甘肃非遗舞蹈数字展览馆

网站已过期,请联系平台客服。

联系电话:028-67877888

技术支持: 竹子建站

甘肃非遗舞蹈数字展览馆

非遗通识

甘肃陇南康县棒棒鞭田野调查日志(一)

       秦陇锁钥,巴蜀咽喉,素有“陇上江南”之称的陇南康县地区,广泛流传着一种独特的传统民间舞蹈——棒棒鞭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是人民的精神家园。康县历来就有崇尚文化的好传统,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民族的变迁交融,造就了康县既有秦陇文化、巴蜀文化、又有古代氐羌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多元融合,从而形成了其包容、开放、多元的民俗文化,为棒棒鞭的孕育发展广泛传播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。

请输入标题

     “棒棒鞭”又名“霸王鞭”,俗称“打花棍”、“打钱串子”,在甘肃、云南、贵州等地皆十分流行,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传统舞蹈形式,其流传较广,颇具研究价值。有关于甘肃陇南康县的棒棒鞭起源有两种说法,第一种说法源于康县棒棒鞭民间艺人杨万怀:棒棒鞭最早出现在晚清时期,由茶马古道的贸易商人将其从云南带来甘肃康县。棒棒鞭最原始的形态就是一根棍子,商人行走在路上时经常碰到蛇鼠蚊虫,于是便挥动棍子对其进行驱赶。慢慢的棒棒鞭从驱赶害虫的工具变成了赶路途中娱乐的道具,商人们携带着棒棒鞭一路从云南前往甘肃等地,在途中经过了贵州、四川等地。就像棒棒歌词中所唱:“棒棒鞭二尺的三,上打云南下打川”;其二则是市级传承人何普彬对于康县棒棒鞭的相关介绍:历史上陇南一带曾是氐羌族的发祥地和中心活动区,在先秦时期康县更是氐羌族人的主要聚集地。而康县霸王鞭其历史渊源正是与古代永康县(今康县)的一位骁勇善战的氐羌武将有关,据传这位武将身材高大、体魄强壮,武艺高强,善使一根镔铁打造刻有花纹图案,长约1.7米、粗约5厘米的铁棍,在战场上履立功绩,受到族人的拥戴和崇拜。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抵御外族的侵略,保护一方平安立下的功绩,于是人们便把他使用过的兵器仿制后悬挂于家中作为镇宅辟邪之物,并在一些祭祀、庆典活动中作为一种法器使用,后经人们长期的演变,逐渐使霸王鞭成为了康县民间重大活动中歌舞表演的一种形式。

       棒棒鞭的群舞最讲究整齐划一,“一样地转、一样地打、一样地点、一样地击,一样的步伐,一样的声音”,表演者动作整齐、歌声雷动,声势更为浩大。棒棒鞭的磕打部位不只限于四肢,还可磕打手腕、腰、腿外侧、后肩等人体更多的部位,极大地丰富了动作内容,同时也提高了动作质量、难度和表演技巧,使其更具健身性和观赏性。霸王鞭表演时人数不限,可单独表演、二人对打,也可列队表演,每人手持一根两端绑有一串铜钱和响铃的霸王鞭,随音乐节拍舞动,队形穿插变换,表演者依次敲打自己的肩头、臂腕、手掌、腰跨、脚尖等处,边唱边舞,姿态灵动多变,整齐默契,具有很强的观赏性。步伐以秧歌舞的十字步为主要步伐,伴唱旋律以康县民间小调为主,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,具有羌藏民族的韵味,更多的是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柔美细腻与西北信天游的豪放淋漓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,是康县民间传承保护至今较为完整的一种民俗表演歌舞形式。

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
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